安克创新的出海满分答卷:从一个充电头到全球近15亿利润

时间: 2025-02-13 22:11:05 |   作者: 移动电源

产品详情

  提起安克创新,一些消费者可能会感到陌生,但你大概率用过他们的产品:充电宝、家用摄像头、无线蓝牙音箱、投影仪等。

  安克创新是一家全球数码充电巨头,连续4年位列BRAND 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特别是在2021年亚马逊的合规整治潮下,只有它的营收和利润还在继续上涨。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64.5亿元,同比增长39.56%,公司净利15.29亿元,同比增长22.21%。

  在众多企业不知道创新之路该去向何方的时候,安克创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令人羡慕。

  一家做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自有品牌的?在发展过程中,此公司跨过了哪些坎?未来又会朝哪些方向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运营商”,安克创新的崛起之路可以被称作中国3C品牌出海的标杆。

  安克创新成立于2011年,今天,也许我们因为充电产品才认识,但它的前身是“湖南海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海翼电商。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一家电商公司,在美国注册全球品牌Anker后,便开始在亚马逊平台上耕耘。

  公司创立之初,创始人阳萌不断在亚马逊上挖掘,试图找到迅速增加的品类,然后利用国内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做代工,向海外输出国内产品,先把赛道占住。

  学计算机、编代码起家的阳萌,还是决定先关注消费电子领域,但这样的领域这么大,具体做哪个品类呢?

  2010年-2011年,正值iPhone 4 问世,不少消费的人都购买了苹果的产品,移动手机郑重进入爆发期。

  “我们觉得壳和膜太简单,很难做出有差异化的产品,音箱和耳机是比较专业的品类,在我们资源不太够的时候,不太敢碰那些很难的东西,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充电配件这个品类。”

  原来的充电头和新手机不兼容,充电很不方便,如果再买一个充电器,正品价格也不低,那怎么办?

  阳萌带领团队,研制出了能够兼容苹果以及安卓系统的万能充电器,通过国内厂商代工,赚取到了与正品之间“同质不同价”的差价。

  但阳萌很清楚,代工绝非长久之计,他曾说过“你从一个地方买来一批东西,然后贴上你的牌子,拿到另一个渠道卖掉,这是一种套利行为。”

  “套利行为注定是不长久的,信息差早晚会被抹平,我们要做的是创造品牌价值、创造溢价,而真正要做好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做研发,做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举个例子,最开始亚马逊购物平台的评论区,普遍反应苹果充电线很容易坏,安克团队在充分吸收市场上众多充电线的意见后,研发了一种“拉车线”。

  顾名思义,这种充电线用两辆车去拉也不会断裂,比原装线的强度极大的提升,成为这款线的独特卖点。

  说起国内监控产品的竞争力,大家肯定会想到清晰度,比如2K、4K、8K等不一样的等级的清晰度,并且清晰度越高,就意味着竞争力越强。

  此外,他们还发现,当时市面上大多数摄像头的待机时长只有30天到60天,最多在90天左右。

  因此消费者每隔1-2个月,都需要用梯子爬上去取下来充电,这可绝对称不上便利。

  基于这些观察与判断,安克创新把自己做充电宝的技术应用在新产品上,研发出了一款待机时长超过180天的摄像头,很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但是消费电子行业的“脆弱性”及大单品的“可替代性”,注定安克的品牌化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征程。

  公司充电类产品主要为“Anker”品牌,定位数码充电以及周边、家用光伏和储能相关产品。

  安克凭借精准的市场洞察以及对品牌塑造的坚持,迅速完成了从贴牌代工到品牌化的初步积累。

  首先,中国制造能力领先全球,在安克创新本身具备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能力的前提下,借助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能够迅速将产品输送到全球。

  其次,海外电商渗透率提升,给了安克创新获取海外消费者需求的高效信息渠道,从而强化了其产品力在生产、研发环节的价值。

  但消费电子行业板块技术更迭频繁,具有“速生速死”的市场特点,而身处其中的安克创新,如果只做垂直品类、技术积累单一,抵抗行业技术变革的能力就会被大幅弱化,企业生命也被嵌套于细分品类周期中。

  安克创新,由点(产品)及面(行业),先单点突破,找到一个支点,最后扩展到一个面。

  安克创新把自己在充电品类的技术优势延伸到摄像头、充电宝等品类,不断夯实自身的技术与特色,从而抓住了每一个市场机会。

  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和技术水平后,阳萌带领着安克创新的团队,从最开始的手机充电宝、充电线等产品,逐渐向消费电子同品类的上下游延伸,比如电子监控、蓝牙音箱等产品,最终成为国内跨境消费电子品牌的龙头企业。

  华为通过交换器进入通讯行业,打通上下游之后,再逐渐渗透到基站与通讯的解决方案中;

  这些企业是通过一个个优势,然后基于对某个行业未来的看好,不断把优势放大,发挥自身特点,这是战略上的成功,而不是战术上的努力。

  安克创新,起步期抓住的是渠道红利,成长期是多品类,然后2021年在扩展过头的情况下快速调整。

  2021年,亚马逊开始严厉整顿一批在线电商,“封店潮”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一只黑天鹅。

  当年4月底,亚马逊针对平台卖家“不当使用评论功能”“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通过礼品卡操作评论”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实施空前力度的处罚,包括封号及冻结资金。

  彼时,公司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于亚马逊,所以从那时起,安克创新就在不断调整,试图降低对亚马逊平台的依赖。

  随着业务的发展,除了发展产品能力、供应链能力、渠道能力等等,也愈加重视组织人才的建设,追求第一性、求极致、共成长的价值观,将价值观真正落地,以一贯之,发展组织能力,实现组织和战略的一致性、匹配性。

  为此,接下来让我们看,安克创新在匹配思想出路的过程中,都做对了什么行动和举措,让品牌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出海中的标杆?

  安克创新起步伊始,聚焦于亚马逊渠道,构建了一套能够高效、准确捕捉并立即处理用户反馈的体系(Voice of Customers, VOC),确保其产品能够在细节上使用户得到满足的需求和期望。

  这一套机制极大地降低了主观决策的随机性,将用户导向和数据驱动植入到了组织的毛细血管。

  例如,一些消费者反映充电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损坏,工程师们便将这一问题转化为一个明确的可量化品质标准:

  以VOC评价系统为基础的飞轮效应可以通过客户评价驱动产品营销售卖,并以更高的销量引导更多的客户评价。

  当消费者购买并使用了安克创新的产品后,如果很满意,他们也更有可能书写积极的评价,长此以往,安克创新就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忠诚度。

  通过这种飞轮效应,安克创新得以在亚马逊上建立并维持其品牌形象,不断地吸引新客户并保持老客户的忠诚度。

  随着产品线的丰富以及在新兴市场的拓展,单纯地基于VOC(客户之声)洞察来进行产品创新与迭代,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2019年,安克创新构建了全新的洞察体系,加入了焦点小组调研和专家用户访谈等传统的用户洞察工具,构建了洞察2.0系统,以便于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真实痛点和需求,从而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产品创新。

  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和在线评论等方式了解到用户对于移动电源的特定需求,如更快的充电速度、更长的续航时间及更轻便的设计。

  于是,公司将移动电源定位为“高速、高效、便携”的电源,并开始设计和测试新型的移动电源,确保它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日常的需求,来保证其在电子市场中的竞争力。

  安克创新后来提出的“浅海战略”,就是在两年时间里,将公司5个事业部下面增加27个产品线,这就好比为一片大草坪加上了27把小水枪。

  因为即便是顶层管理团队直插到底,也许能够管好少量超级品类,但管不好大量细分品类,而企业内部的管理逻辑应该跟品类逻辑相匹配。

  超级品类的CEO必须亲力亲为,抓好每一个细节,但像安克创新旗下有多种细分品类,CEO也管不过来,所以必须要造桥修路,建设企业的综合能力,找到方法,去赋能别人。

  “求卓越”是指如何执行,安克创新最初提到“三个超越”,你要先超越昨天的自己,再超越你最好的同行,最后再往上一层,超越消费者最本质的需求。

  如果把这个概念抽象一下,也就是“思考、执行、自处”,而这三个方面其实很本质,所以他们的团队选择创造者,依然主要考察这三个方面。

  因为创造者往往并不拘泥于常规,不会人云亦云,相反,他们善于从事物的本质原理出发,向上构建,发现突破的方向。

  他们把这种敢于抛开事实表面,回归基础原理,找到突破方向的行为称作“第一性”。

  举个例子,马斯克刚开始造电动车的时候,所有人都跟他说不可能,因为锂电池买回来就需要5万美金。

  但马斯克抛开了这个表面事实,他回到了基础原理:产品价格等于原材料成本、加上加工成本和加工环节的利润。

  通过调查,马斯克发现,原材料成本只需要5000美金,加工成本和利润占了45000美金,那么只要把规模做大,上下游垂直整合,就能把加工成本和利润控制到5000美金,整个电池就只需要1万美金,电车就可以造了。

  马斯克在十几年前就跟大家说这一个道理,即便你听到了,你会去做新能源汽车吗?

  之前提到的三级台阶:超越昨天的自己,超越最好的同行,超越客户本质的需求,通过认真的思考,阳萌最终发现它是错的,因为这不是一个三级逐级向上的台阶,而是左边和右边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前两级台阶,超越昨天的自己和超越最好的同行,都是确定性的,是收敛,是延长线,而超越消费者本质的需求,一定是发散的。

  他们把这种追求超越消费者本质需求的精神叫做“求极致”,通常成功的创造者们一定得有顶着风险、想尽办法、追求突破的“求极致”精神。

  除了第一性、求极致,创造者的第三个特质叫“共成长”,它是一个总称:长期主义、持续学习、自我觉察和自我进化。

  有个新的子品类叫阳台储能,相较于移动储能加太阳能板,它更具有稳定性,能为用户持续节约电费,而相较于花费1万美金装在家里的户用储能成本更低,并且用户都能够自己安装,算是储能品类的一个中间形态。

  2023年初,安克创新在这一领域并不领先,但他们的产品线敢于抛开行业第一名的产品路线,回归消费者本质的需求,去定义出他们都以为最符合需求的阳台储能产品;又在极致的项目周期、极致的品质和成本下面把它实现出来。

  正是因为他们具备第一性原理,能够回归本质去定义产品,同时还追求极致,把产品做了出来,一下子成为细分品类的第一。

  华为内部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价值分配必须匹配价值创造,否则价值创造就不能持续。

  阳萌他们从始至终坚持“劳动者分配的价值远大于股东分配的价值”,并且,他们重新定义了“剩余价值”这个指标: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里有两行,一行是给员工支付的薪酬和福利,另一行是留给股东的扣非净利润。

  这两行加起来,其实就是你所有能拿来分的钱,这个总和除以公司收入,得到一个比例,而这个比例,能够区分公司段位。

  而目前安克创新只有20%,所以在内部,他们也会承认安克创新当前还是一家二流公司。

  过去的十年,安克创新本质上是延长线思维,关注收敛,关注把确定做得更确定。

  尽管安克做了很多不错的产品,但阳萌觉得他们还没有真正开创性的产品、开创性的技术,只是停留在超越昨天的自己,超越最好的同行,但没有真正的求极致,回到客户的本质需求,做出特别突破的东西。

  阳萌说,未来,安克创新一定要变成最能够赋能创造者的平台,最好的细分品类消费电子公司,聚拢一批具备第一性原理、追求产品极致的创造者们,为他们创造空间,将一个又一个的品类创造出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再转化成为商业上的成功。

  此外,剩余价值增加的部分,要将绝大部分分给创造者,只有这样,创造才能够持续。

  2024年6月份,安克创新为公司超过1000人在工资和年终奖之外,发放10-15个月甚至更多的工资,作为公司共同经营结果分享。

  此外,对于一些新做的业务,他们也会拿出相当比例的股份,给到从零开始做这个业务的团队,假如慢慢的出现利润,上市企业能按倍数回购,给项目负责人和团队带来数十亿的回报。

  2022年,他们已按照10倍以上地估值,回购过公司早期孵化盈利的项目了。

  价值是谁创造的,价值该如何分配,只有吸引到细分品类里优秀的创造者,才能给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绝大多数售卖实体产品的企业,必然会存在建立销售经营渠道的难题,而且单一的销售经营渠道,也会增加企业的潜在风险。

  2021年,由于亚马逊开始严厉整顿,“封店潮”成为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黑天鹅。

  继2021年4月的整治后,7月开始又对关联账号进行查封,波及的范围更大。

  当年9月17日,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曾公开提到“过去的5个月,关闭了约600个中国品牌的销售权限,涉及卖家账号约3000个”。

  上市不到一年半,安克创新的股价经历了一轮过山车,从2021年1月末的最高点204.2元一度降至11月10日的88.38元。

  而要重新赢得长期资金市场的信赖,安克创新除了一如既往的合规经营,更重要的是降低渠道依赖。

  彼时的安克创新大约有2/3的收入来自亚马逊,如果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业务分散也不太现实。

  一方面,公司在积极拓展除了亚马逊以外的线上渠道,包括eBay、天猫、京东等第三方线上平台,和公司旗下各品牌官网;

  另一方面,公司线下渠道的收入贡献也在逐渐提升,2021年上半年,公司线年不到四分之一的数额来看,整整提升了12个百分点。

  站在今天的视角,回顾安克创新的出海发展史,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一部充满勇气与迭代精神的创新英雄史。

  安克创新从起步期开始,就抓住了渠道电商的红利,通过差异化的充电产品打开市场;

  最后,在近几年的调整期,积极应对渠道风险,它始终在变革中前行,摆脱对单一销售渠道的依赖,避免潜在风险。

  落实到公司具体的行动,安克创新忠于客户客户的真实需求,通过市场反馈一直更新迭代产品,并推进组织改革,赋能创造者。

  除了AI等智能化浪潮,出海是未来十年最大的机会。一批像安克创新这样的出海企业,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战略思维,他们敢于直面全球竞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世界很难离开中国,中国更需要世界,我们应该更开放的心态,更积极的心态,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一部分。

  这将是新时代的下南洋,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尽管机遇与挑战并存,但这是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们在全球大展拳脚、乘风破浪的机会。

  企业的成功没有标准答案,但进化慢的企业,哪怕是巨人,也会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之下,灰飞烟灭。创新,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当下,更是如此。

  为此,2025年5月11日-18日,由笔记侠发起的GBE(全球商业探索之旅)美国站“创新英雄之旅”正式启程。将围绕“AI和全球化”这两大课题,以“科学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主题,给中国企业的AI和全球化经营带来借鉴思考。

  我们这次到硅谷的“创新英雄之旅”,会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未来AI方向的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识别AI+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游学期间,我们会邀请安克创新的内部人员,为我们分享安克创新的出海故事,全方面了解公司的价值观与发展史,理解它在当下能为咱们提供哪些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出路。

  链接全球先进思想,拓展中国商业边界。现在,笔记侠也想邀请你,与我们同行。

  一个人,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大不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思。

  如果,你对探索全球商业真相和本质的一线游学感兴趣,欢迎你加入我们,在全球商业背景下审视和探讨中国商业发展。

  《张鹏对谈安克阳萌:GPU 和 Transformer 可能是中间态,机器人+大模型会诞生超级品类》,极客公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