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缩水九成“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打算从美股退市?

时间: 2025-02-24 16:04:13 |   作者: 移动电源

产品详情

  怪兽充电拟通过私有化从美股退市,公司股票价格一直处在低迷状态,业绩也持续大幅波动

  ‌对年轻人来说,“机不离手”的时代,手机电量与焦虑值成反比。以此为契机,2017年开始,随处可以租用的共享充电宝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此后,随着高硅电池和硅碳负极技术的普及,手机的电池容量普遍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导致共享充电宝在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的同时又失去了大量的潜在受众群体。

  这一趋势在有着“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之称的Smart Share Global Limited(下称怪兽充电,EM.O)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021年怪兽充电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仅四年时间市值即缩水超90%,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营收也在不断下降。2025年1月5日,公司收到来自中信资本旗下“信宸资本”及公司管理层发出的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拟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1.25美元现金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

  上市前的怪兽充电能够说是资本的宠儿,IPO前,怪兽充电共获得6轮融资,资方包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高瓴创投、阿里巴巴、软银亚洲、新天域资本、云九资本、CMC资本等多家知名VC/PE机构。其中,高瓴创投更是从天使轮开始一路加码,连投六轮。

  但是2021年上市以来,怪兽充电并未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除上市首日开盘价飙升到近10美元、最高市值达到24.93亿美元外,四年间股价持续波动下滑,至当前公司市值已跌至2.6亿美元左右,距最高点缩水近九成。

  2024年8月,怪兽充电曾因连续34个工作日内股票的收盘价均低于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发函警告。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的规定,怪兽充电获得180个日历天合规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公司需要在2025年2月3日前重新获得合规。

  也因此,这些IPO前入股的机构始终未找到很好的套现机会。截至2025年1月5日,公司核心股东阿里巴巴、顺为资本、软银亚洲、云九资本持股比例虽会降低,但仍持有公司14.79%、8.13%、6.95%和5.25%的股权;而高瓴创投、小米集团的持股比例有所上升,分别为12.08%和9.1%;只有新天域资本、CMC资本退出了股东行列。

  近日,怪兽充电发布的一条公告预示着原始股东即将解套的公告,只是此番解套,这些股东或将面临巨大亏损。2025年1月6日,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接到中信资本旗下信宸资本及公司管理层组成的“联合体成员”提交的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提出拟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1.25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拟议价格较最新一日(1月3日)收盘价溢价约74.8%。

  这里所提到的管理层包括怪兽充电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蔡光渊、公司董事兼总裁徐培峰、首席营销官张耀宇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辛怡,他们将成立一个收购实体以实施收购,并同意相互合作以推进收购。联合体成员合计实际拥有公司已发行和流通股份总额的约16.9%,代表公司总投票权的64%。

  受私有化消息影响,证券交易市场上怪兽充电股价已重回1美元/股及以上。其实,对于股价长期低迷、价值长期被低估的怪兽充电来说,私有化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对公司本身,私有化后能专注于其长期规划,不用被市场紧盯业绩数据,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而本次出资收购的信宸资本也是非常有实力的股东。公开信息数据显示,中信资本是国内最早从事并购投资的另类投资机构,信宸资本是中信资本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平台,专注于控股型并购和成长型投资。

  信宸资本的经典投资案例包括麦当劳中国、悠可、LifeStyles(杰士邦母公司)、淘大食品、嘉信立恒、路凯(Loscam)、亚信等。其中,与此次怪兽充电私有化最为类似的案例是分众传媒的私有化。2012年,信宸资本主导了分众的私有化,与公司管理层一起带领企业从美国退市,后通过一系列投后管理再到A股上市,最后实现退出。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注意到,怪兽充电的业绩表现,长期处在较动状态。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获得营业收入20.22亿元、28.09亿元和35.85亿元。在2021年达到最高点后便开始走下坡路,2022年获得营收28.38亿元,公司将业绩下降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受疫情影响,线下客流量减少,导致移动电子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出售的收益缩水。2023年,公司全年营收较2022年略微上涨至29.59亿元,但距2021年仍有很大的差距。2024上半年,公司营收进一步下降至8.6亿元,还不到2021年的四分之一。

  而即便在营收增长期,公司的净利润表现也反映出存在的隐患。2019年和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67亿元和7542.7万元,营收快速地增长的同时,利润越来越薄。而到了2021年和2022年,公司更是分别亏损1.25亿元和7.11亿元。

  2021年公司营收和利润表现相悖性最大,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高昂的销售和营销费用。怪兽充电想要扩大规模,把自己的柜机摆到更多线下商户的门口,就需要给合作点位激励费和佣金,而这笔费用十分巨大。因此,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怪兽充电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当年,公司销售和营销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达到了83.3%。

  2023年二季度开始,为减轻激励费用和佣金带来的压力,怪兽充电开始做转型,将经营模式从直营为主,转向直营模式和代理模式融合。这一转变旨在通过轻资产的方式扩大市场规模以降低成本。

  反映在数据上,2023年公司整体重回盈利状态,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44.4%至15亿元,根本原因便是支付给网络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减少。同时,在这一模式下,怪兽充电的POI数量(点位数)得到迅速增加,2023年底达到123.4万个。

  稍得喘息的怪兽充电在2024年又进行了一次“自我变革”。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得净利润882.9万元,同比大降75%。据公司解释,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对2024年第二季度移动电子设备充电收入进行了某些一次性调整。一次性调整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但能够准确的看出,对怪兽充电来说,转型的确需要一段“深蹲”期,这或许也是其在现在选择私有化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过快推进代理模式也会带来一系列由弱管理带来的服务的品质、渠道冲突等问题。由于代理商可以和商户自行协商所投放机柜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不少共享充电宝代理商因为计费方式、标准不合理,产品质量、使用性能等被有关部门点名。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看到,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上,与怪兽充电相关的投诉超过2.1万条,仅最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便高达320条,平均每日新增投诉超过10条。其中,归还后仍持续计费、价格昂贵、归还难度大等问题成为了用户吐槽的重灾区。

  从目前单一依赖共享充电宝业务存在的问题来看,私有化之后,怪兽充电以怎样的战略思路自救,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事实上此前,怪兽充电已开始挖掘一些新的增长点。

  首先是进军光伏行业,依据公司2023年年报,怪兽充电自2023年起同时通过建设出售和自建两种模式布局分布式光伏业务。前者指由怪兽充电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电站建成后将其出售给其他运营商以获取收益,后者则是怪兽充电自建光伏电站并长期持有运营以获取持续的发电收益。同时,公司旗下还成立了天辉新能源等多家新能源公司。

  第二条出路便是在出海方面的探索。2024年,怪兽充电宣布了出海计划,称其未来将面向全球招募海外项目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不过,这两个新增长点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与主要经营业务协同发展,还有待时间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德国政局突变!大选结果出炉: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宣布胜选!朔尔茨承认失利:痛苦的结果

  突然宣布! 彻底封杀! 微信、小红书、DeepSeek全禁! 马上执行,澳新疯了...

  随着中国0:1+韩国6:4+日本5:4,亚洲杯1/4决赛结束,四强对阵出炉

  成功把爸爸哄睡着的宝宝,认真玩手机的样子太可爱了!网友:也不知道是谁哄谁睡觉

  妈妈晒自己的床搭子,一会奶一会可爱一会又拽拽的,本来觉得好帅啊 一张口...

  iPhone 17 Pro外观细节曝光:玻璃+金属拼接 史上变化最大的苹果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