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小电驴”锂电池和充电器!明年11月起3C认证后才能出厂 业内:从源头把关质量
发布时间:2024-08-09      作者: 新闻中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对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2025年11月1日起,相关这类的产品应经过CCC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等。

  多名电瓶车用户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此前购车时更多是考虑续航、外观,很少会了解电池的具体品质衡量准则。专卖店则表示,强制性认证对于卖家来说也比较放心,降低因质量上的问题带来的风险。

  ▲(资料图)我国电瓶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越3.5亿辆。图据ICphoto

  一名电瓶车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锂电池成本相对更高,目前一些企业为成本考虑,可能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使用较低成本的材料,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局将单体电池和电池组均列入CCC认证范围,要求每块锂电池必须标明安全使用年数的限制、打刻耐高温(950℃保持半小时)的永久性唯一性编码。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对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电瓶车用充电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自2025年11月1日起,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电瓶车用充电器应当经过CCC认证并标注CCC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工业与信息化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瓶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越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瓶车4228万辆。电瓶车的蓄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两种,国内主要电瓶车品牌发布的新车型中,配备锂离子蓄电池的比例已超越20%。

  一名电瓶车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锂电池有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但是成本相对铅酸电池也更高;目前一些企业为了成本考虑,可能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使用较低成本的材料,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该技术人员表示,锂离子电池起火会释放多种有害化学气体,可能会随着烟雾和燃烧物充满整体空间,人吸入后会造成急性中毒、死亡。而且若发生火灾,逃生时间比想象中更短。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为提升电瓶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关部门此前已采取多项措施。比如,今年4月30日,工业与信息化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编制了《电瓶车行业规范条件》《电瓶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7月4日,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暨全国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调度推进会议。

  “车是我学姐留给我的,没花钱的能跑就行,其他的没太在意。”在湖北一所大学读研究生的林同学说。

  在红星新闻记者近日随机采访的数名电瓶车用户中,大部分对自己的电瓶车是铅酸电池还是锂电池并不了解,他们在购车时更多地关注车辆的外观、续航能力、价格和品牌等因素,而对于电池的具体类型和技术细节不太了解。

  “有很多消费者不了解电瓶车电池的相关知识,有的电池老化了也还在骑,有的会把电池带回家里充电,缺乏安全意识。”北京一家电瓶车销售门店的店长和记者说,作为卖家,还是希望消费者选择更加权威的售卖点,因为专业公司会对员工做电池知识系统培训,在销售的过程中也能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准确、专业的咨询服务。

  谈及新规对CCC标准的强制要求,该店长表示,这其实是给消费的人提供了明确的选购指南,等于直接就从源头进行质量把关,对消费的人来说会更放心。“我觉得也要提醒消费者,之后购买电动车及其配件时,切勿因贪便宜而购买无认证或假冒伪劣产品,给自身及他人带来安全风险隐患,这就非常划不来了。”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单体电池和电池组均列入CCC认证范围,要求每块锂电池必须标明安全使用年数的限制、打刻耐高温(950℃保持半小时)的永久性唯一性编码。这一编码如同电池的“身份证”,能够记录电池的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生产厂商等关键信息。

  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质量标准工作组专家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电瓶车火灾起火的问题大多还是锂电池起火,还有一小部分是电气线路引起的起火。其中,由锂电池引起的火灾事故中,既有车辆原装的锂电池起火,也有违规改装的锂电池起火,而且违规改装的锂电池起火占比更大一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规将填补国家层面对于电瓶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是依据空白,同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电瓶车时看一看、检查一下电池的执行标准,尽量选购、装配符合新国标电池的车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