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14 03:30:54 | 作者: 扫地机
1)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以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大幅度的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特别是针对中国。4月9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以外的大部分经济体暂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仅实施10%基准关税,暂停期限为90天。此外,目前美国进口自墨西哥的产品满足美墨加协议的免关税。4月10日,美国明确对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为145%,包括“对等关税”部分125%,以及2月4日和3月4日,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两次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目前共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145%,部分商品涉及301条款或面临最高245%的关税。5月2日,美国终止了对来自中国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给予免征关税的政策。2)。5月14日前,美方暂停2025年4月2日实施24%的关税90天,保留10%的关税;美方取消2025年4月8日、4月9日宣布加征的报复性关税。总体上来讲,将对大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从145%暂时下调至30%。后续中美之间关税变化有待双方协商。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订单大部分进入观望期:1)2025年4月,中国出口3157亿美元,同比+8.1%;其中对美国地区出口330亿美元,受关税政策变化影响,同比-21.0%。历史上,对美国出口单月占总出口额高峰时超过20%,2018年以来这一占比持续下降,2025年4月占比下降到10.5%。2)美国征收中国出口商品关税过高,大部分美国订单进入观望期。4月10日以来还有很多临时性措施,例如我们观察到美国进口商将商品暂时存放美国港口的保税仓,等待政策变化;利用加拿大进口商品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再出口可申请关税退税,将商品暂存加拿大仓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正规措施,如转口贸易、拆分申报(将商品分拆为配件+组装服务报税,组装服务适用的税率低)等。我们预计以上措施是临时性措施,无法大规模推广。3)当前关税背景下,大部分美国客户暂未急于同中国供应商协商关税分担,后续订单处于观望状态。美国客户更期待中国供应商扩大东南亚等海外供应能力,而非在当前的关税下继续从中国供货。据中国日报网4月16日引用美国媒体CNBC最新调查的最终结果,在120家受访企业中,89%优先取消订单,61%转向东南亚等低关税产地采购。4)随着《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我们预计一方面一些还未申报入境美国市场的商品会加紧入境,另一方面会出现抢单补库存现象。但考虑到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稳定性,未来供应链国际化、多地区布局将是趋势。
美国零售市场何时缺货,是否会高通胀:1)美国市场在2025Q1存在抢单补库存的现象,但库存提升不明显。美国商务部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对外商品贸易逆差提升至466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786亿美元相比,同比+ 67.4%。但从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看,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存货额合计,2024年末为25770亿美元,2025年2月末为25900亿美元,提升不明显。2)目前美国零售主要在销售库存,品牌提价还不普遍。4月25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中,亚马逊表示价格持续上涨的900多种产品仅占其网站上排名前10万的产品的1%,且价格普遍上着的幅度为6%。我们选取一些美国亚马逊上知名的消费电子、消费电器品牌的常见产品型号,分析4月1日-5月9日价格变革,整体变动不大,其中外资品牌如SHARK、三星、史丹利、创科实业、苹果提价行为更多;中国品牌中泉峰控股、安克提价;扫地机、洗地机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零售价格下降,我们也了解到扫地机企业提前备货充足,目前销售的产品还未面临关税压力,后续东南亚地区的供应将显著提升;彩电中TCL未提价,但三星、LG、海信部分型号提价,美国彩电供应主要是墨西哥和东南亚,受关税影响较小。我们预计假如没有《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暂时性的缓解,随着美国市场库存的消化,未来更多的产品将提价,形成高通胀。3)自2018年贸易战开始,大量消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美国进口来自中国的占比持续下降,2024年美国商品进口总额32674亿美元(非季调),来自中国的占13.4%,2018年这一数据为21.2%。短期内,其他几个国家供应链无法完全替换中国的供应。4) 根据Vizion数据,2025年以来美国进口集装箱周预订量平均超30万TEU,而4月14日、4月28日两周分别降至27.3、23.0万TEU。美国进口货物量5月开始受到的负面影响开始体现得更明显,特别是美国西岸港口。5月7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中,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表示本周进口货物量同比下降35%。
90天豁免期抢出口,前有东南亚,现有中国:1)由于美国给予东南亚3个月窗口期,目前东南亚地区正在抢出口。《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订单将出现短暂的抢订单,但也要分具体产品,美国进口中国暂时按30%税率,相比东南亚和墨西哥的暂定税率,部分产品在20%的税率差下中国不具有优势。2)大部分中国消费行业龙头在过去几年或多或少进行海外产能布局,但进度不一。最国际化的公司生产供给基本不受影响,此类公司早已将美国市场的供给安排在海外生产基地,例如TCL电子、海信视像供应美国的彩电主要从墨西哥和越南供给;部分企业已经在美国有生产基地,典型的如海尔智家、中宠股份。产能转移快的部分企业预计2025Q3就可实现美国需求海外基地供应。大家电行业供应链国际化领先,以美的集团为例,虽然2025Q2海外生产基地暂时不足以满足大部分美国需求,但是预计到了2025Q3基本能做到。3)东南亚地区员工效率和加班文化无法和中国相比,短期内提升产能的弹性较小。特别大规模的产能新建计划目前处于观望中,主要是担心美国还未和东南亚国家达成协议。
我们预计短期内消费行业将由于竞争加剧,行业利润承受压力:1)虽然我们大家都认为具备国际化能力的优秀消费行业龙头抗风险能力强。但是我们预计,小型出口型企业和部分中国工人的就业将受到负面影响,将导致国内消费市场面临压力。目前出口美国市场的产能过剩导致非美出口市场订单竞争加剧,部分行业还出现出口转内销导致内销竞争加剧的现象。2)美国客户的订单属于出口订单中利润较好的订单。虽然美国订单在快速转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生产基地,但产能扩建过程中需考虑生产效率提升周期,大部分企业海外工厂的利润率低于中国工厂。3)未来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企业偏向于求稳,对利润的诉求重要性将降低。
短期建议关注受美国市场影响较小的公司,以及虽然美国市场业务较多,但是能实现墨西哥、东南亚供货的公司。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共出口35772亿美元,同比+5.8%,向美国出口5247亿美元,同比+4.9%,美国占中国出口总额比例为14.7%,较2018年下降4.6 pct。2025年2月、3月、4月该比例分别下降至12.9%、12.8%、10.5%。
但2019-2024年中国出口美国的绝对额实现增长。2018年中国出口美国4784亿美元,2024年5247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9.7%。
2025年4月,中国出口3157亿美元,同比+8.1%,增速环比-4.3 pct。其中对美国地区出口330亿美元,受关税政策变化影响,同比-21.0%。历史上,对美国出口单月占总出口额高峰时超过20%,2018年以来这一占比持续下降,2025年4月占比下降到10.5%。
一是关税冲击效应开始显现。4月2日对等关税落地,9日起美国对中国关税率显著上升,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据货柜追踪服务业者Vizion多个方面数据显示,4月28日当周,从中国到美国的TEU运量环比暴跌42.7%,这是2025年以来的最大单周降幅,并且在4月的多个星期内同比下降了近50%,这表明存在严重的贸易中断和采购转移。
二是关税扰动拖累全球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加大。4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外需景气度回落也体现在出口新订单上,4月我国PMI出口新订单指数大幅回落至44.7%(前值49%)。4月16日WTO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受美国关税战及各国贸易政策不确定等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将陷入严重萎缩之中,同比降幅或将达到0.2%—1.5%之间。
三是转口贸易保持韧性。4月份集装箱吞吐量环比上涨3%,同比上涨7.3%;货物吞吐量环比增长3.2%,同比上涨5.6%,表明出口整体仍有一定韧性。其中4月份我国对越南出口增速22.5%(前值18.9%),对应越南出口增速21%(前值13.2%),我国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高增长,部分抵消了对美出口下滑。
美国征收中国出口商品关税过高,大部分美国订单进入观望期。4月10日以来还有很多临时性措施,例如我们观察到美国进口商将商品暂时存放美国港口的保税仓,等待政策变化;利用加拿大进口商品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再出口可申请关税退税,将商品暂存加拿大仓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正规措施,如转口贸易、拆分申报(将商品分拆为配件+组装服务报税,组装服务适用的税率低)等。我们预计以上措施是临时性措施,无法大规模推广。
当前关税背景下,大部分美国客户暂未急于同中国供应商协商关税分担,后续订单处于观望状态。美国客户更期待中国供应商扩大东南亚等海外供应能力,而非在当前的关税下继续从中国供货。根据中国日报网4月16日引用美国媒体CNBC最新调查的最终结果,在120家受访企业中,89%优先取消订单,61%转向东南亚等低关税产地采购。
2025年4月,消费类主要商品出口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其中箱包-9.1%(前值-2.7%)、纺织3.2%(前值16.1%)、服装-1.2%(前值8.8%)、鞋靴-0.2%(前值9.5%)、家具-7.8%(前值7.2%)、玩具-6.5%(前值5.1%)、手机-21.4%(前值7.7%)、家用电器-2.9%(前值12.5%)、音视频设备+12.0%(前值11.9%)、灯具照明-3.1%(前值22.7%)。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当前美国对我国大幅加征一定的关税,从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依赖度来看,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家具(出口规模316亿美元)、玩具(269亿美元)、塑料制品(237亿美元)、服装(213亿美元)均不算低,对美出口依存度在20%-30%左右,后续高额关税率或对轻工行业带来较大冲击。
大家电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低,但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长率明显下行,有美国订单影响,也有其他因素影响。
中国出口的冰洗空之前受益于新兴市场国家需求的迅速增加,出现一段时间高增长,产业在线数据,空调/冰箱/洗衣机出口出货量,2024年分别同比+36.1%/+18.4%/+16.8%;2025Q1分别同比+24.5%/+15.2%/+9.0%。随着高同比基数,和对美国出口基本暂停,未来几个月出口数据将变差,但会明显好于大部分其他产业。产业在线数据,空调/冰箱/洗衣机出口排产量相比去年实际出货量,5月同比-1.6%/-8.1%/+3.4%;6月同比-12.0%/-9.9%/-0.9%;7月同比-16.7%/-7.1%/+4.5%。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国商品进口32674亿美元(非季调),同比+6.1%,自中国的商品进口4389亿美元,同比+2.8%,占美国商品进口总额比例为13.4%,较2018年下降7.8 pct。
此前美国共对中国加征三轮关税。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多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一直在升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TR)通过了301中国法案(China Section 301),分多轮次对来源于中国的出口商品加征关税。
消费类产品出口均受到波及,大多分布在于第二、三轮。从家电、轻工、纺服及农业出口来看,第一轮加征一定的关税涉及少数产品,如部分黑色和白色家电零部件、塑料制品等;而第二、三轮则将大部分产品包含在内,如空冰洗、家具、纺织、宠物食品用品等,其中大部分产品在第二轮被加征,除被豁免外普遍被加征25%的关税税率。
回顾来看,出口企业在上一轮美国加征一定的关税历程中受到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价格层面,B2B模式下加征一定的关税成本多由出口企业、B端客户和国外消费者一同承担,出口企业产品营销售卖价格的降低对营收和毛利率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B2C模式则通过提价将部分成本向国外消费者转移,成本端增加政策所加征的关税,主要对盈利能力有所影响。
关税政策将导致产能转移。以宠物食品为例,美国对中国加征25%关税,将导致自东南亚进口的比例提升,同时中国产能将通过寻求非美客户以尽量消化。自2018年加征一定的关税起,美国宠物食品从中国的进口规模大幅度减少,进口额占比自2018年的15%下降至2023年的8.2%;美国自东南亚进口额占比呈提升趋势。同时,中国宠物食品出口至欧洲、东南亚的出口额占比分别自2018年的37.3%、2.1%提升至2024年的45.8%、14.2%。
关税政策影响以短期为主,龙头海外产能布局实现消化。出口企业在贸易摩擦后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外销订单逐渐向海外产能迁移,美国关税问题影响逐步消退。以匠心家居为例,公司2018年9月起被普遍加征10%关税,2019年5月起提高至25%,并陆续同客户达成关税分摊协议,降低产品单价,2018~2020年关税分别影响毛利率-1.55 pct/-6.85 pct/-1.75 pct,2020年越南工厂出货量提升后,关税问题得到缓解,产品美元单价进一步提升。
美国针对洗衣机发起三轮调查。2006年,惠而浦通过并购Maytag,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洗衣机制造商,合计占美国60%的洗衣机份额和65%的干衣机份额。韩国LG及三星于同期进入美国市场,并实现稳步增长,不断抢夺惠而浦市场份额。
1)2011年底,惠而浦提交对墨西哥、韩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型家用洗衣机的反倾销调查申请,该申请于2012年通过并得到实施;
2)随后中国受益于产能转移,并在2015年被惠而浦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该申请于2016年通过并得到实施;
3)后续产能向泰国和越南转移,最终2017年USITC发起针对全球的贸易保障性调查,最终宣布对120万台进口洗衣机收取20%的关税,超出此进口量的产品将被征收50%的关税(加拿大等个别国家被豁免)。
2006年~2011年,墨西哥和韩国为美国进口的主要产能,美国自墨西哥和韩国的进口量持续攀升,分别达到87.5、131.61万台,5年CAGR分别为479%、31%。2012年受到反倾销限制后,美国自墨西哥和韩国的进口量持续下降,2015年较2011年分别下降60%、91%。
2012年~2015年,中国慢慢的变成为美国进口的主要产能,2015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量达到281.87万台,2011年以来CAGR为429%。2016年受到反倾销后,2017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量下跌至7.21万台,较2015年下降97%。
2016年~2017年,泰国和越南的产能短暂崛起,美国从二者的进口量分别达到156.55、168.47万台,同比增长309%、239%。但伴随2017年的贸易保障性调查落地,2019年美国自泰国和越南的进口量分别下降至55.93、55.26万台,分别较2017年下降64%、67%。
2017年及之后,产能开始向美国回流,三星和LG宣布计划开始在美国生产大型家用洗衣机,三星在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基地于2018年1月动工,LG在田纳西州的工厂则在当时计划于2018年末动工。
美国对进口床垫进行三次调查,中国受反倾销、反补贴限制。2018年以来,美国共对来自于全球多个国家的进口床垫进行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对全球主要床垫产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倾销、反补贴税惩罚,涉及中国、东南亚(泰国、越南等)、欧洲(塞尔维亚、西班牙等)、美洲(墨西哥)等多个国家。
梦百合坚定全球化战略布局,前瞻性布局大规模美国本土产能。梦百合从始至终坚持全球化战略,自2013年起便开始布局海外产能,目前已拥有包括位于境内、塞尔维亚、美国、泰国及西班牙的多个生产基地;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开展结合海外文化的品牌主题活动,积极参加全球知名家居展会等多种方式,不断的提高自主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公司已在美国拥有三个生产基地,且现有工厂运营效率日益提升,伴随跨境电子商务高增以及下游客户不断拓展,业务实现稳健发展。未来伴随美国工厂的规模效应进一步释放,其净利率水平有望达到10%。
美国利用对等关税发起新一轮贸易摩擦。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以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大幅度的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特别是针对中国。4月9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以外的大部分经济体暂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仅实施10%基准关税,暂停期限为90天。此外,目前美国进口自墨西哥的产品满足美墨加协议的免关税。4月10日,美国明确对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为145%,包括“对等关税”部分125%,以及2月4日和3月4日,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两次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目前共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145%,部分商品涉及301条款或面临最高245%的关税。5月2日,美国终止了对来自中国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给予免征关税的政策。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超预期。5月14日前,美方暂停2025年4月2日实施24%的关税90天,保留10%的关税;美方取消2025年4月8日、4月9日宣布加征的报复性关税。总体上来讲,将对大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从145%暂时下调至30%。后续中美之间关税变化有待双方协商。
自上轮贸易战开始,大量消费出口企业受到加征一定的关税影响,随后开始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总的来看,企业集中于东南亚布局,以越南为主、泰国、印尼、柬埔寨为辅,产业链得以集中,并在近几年的运营过程中不间断地积累经验,实现效率的提升。同时,部分企业为贴近美国市场,选择在墨西哥布局产能,如TCL电子、海信视像、海信家电、顾家家居、麒盛科技等。
宠食企业产能全球布局,开拓新市场/客户分散风险。25年4月中美两国对等关税实施,但转口贸易有90天豁免期,我们大家都认为从这个方面来说,部分出口企业会通过转口渠道来实现抢出口,因此25Q2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出口量的较显著提升。回归到宠物饮食业,上述抢转口贸易的情况并没有特别显著。头部宠物企业一般在全球进行产能布局,比如中宠股份在北美、东南亚、新西兰均建设有产能,佩蒂股份在东南亚、新西兰设有产能,乖宝宠物在东南亚设有产能。在关税政策实施以来,头部宠物企业将对美出口业务集中在东南亚生产,并且有提升当地产能&产能利用率的计划以应对未来的潜在变化。除此以外,部分企业对非美业务的重视持续提升,如佩蒂股份强调积极拓展新市场、新客户,24年其欧洲订单同比大幅度的增加,25年将继续大力开拓海外高端主粮客户。
受关税政策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美国进口受到负面影响。中国对美集装箱预订量显著下滑,根据Vizion数据,4月14日、4月21日、4月28日三周分别为8.1、9.1、5.2万TEU,分别同比-44.5%、-48.6%、-27.0%,分别环比-22.1%、+11.8%、-42.7%。美国视角来看,美国虽然能从其他几个国家弥补部分中国产能缺口,但仍受到明显的影响,2025年以来美国进口集装箱周预订量平均在30万TEU以上,而4月14日、4月28日两周分别降至27.3、23.0万TEU。
美国市场在2025Q1存在抢单补库存的现象,但库存提升不明显。美国商务部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进口总额10051亿美元,同比+26.3%,出口总额5387亿美元,同比+4.2%;美国对外商品贸易逆差提升至 4664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2786 亿美元相比,同比+ 67.4%,绝对值增加1878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末零售商库存额8218亿美元的22.9%。但从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看,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存货额合计,2024年末为25770亿美元,2025年2月末为25900亿美元,提升不明显。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2025年2月,美国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季调库存总额为25900亿美元,同比+2.1%,增速环比放缓0.2 pct;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库存销售比分别为1.45、1.30、1.31个月。
之前美国的通胀得到控制,但我们预期未来关税将导致商品涨价。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22、2023、2024年美国非季调CPI分别同比+8.0%/+4.1%/+2.9%,2025年3月,非季调CPI同比增速从2月的2.8%回落至3月的2.4%,低于市场2.5%的预期。未来伴随关税影响逐步落地,我们预计美国国内商品的价值将开始上涨,进而导致通胀。
4月以来,美国商品零售价格的上调还不明显。美国零售主要在销售库存,品牌提价还不普遍。4月25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中,亚马逊表示价格持续上涨的900多种产品仅占其网站上排名前10万的产品的1%,且价格普遍上着的幅度仅为6%。
我们选取一些美国亚马逊上知名的消费电子、消费电器品牌的常见产品,分析4月1日-5月9日价格变革,整体变动不大,其中外资品牌如SHARK、三星、史丹利、创科实业、苹果提价行为更多;中国品牌中泉峰控股、安克提价;扫地机、洗地机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零售价格下降,我们也了解到扫地机企业提前备货充足,目前销售的产品还未面临关税压力,后续东南亚地区的供应将显著提升;彩电中TCL未提价,但三星、LG、海信部分型号提价,美国彩电供应主要是墨西哥和东南亚,受关税影响较小。
我们预计假如没有《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暂时性的缓解,随着美国市场库存的消化,未来更多的产品将提价,形成高通胀。
我们预计短期内消费行业将由于竞争加剧,行业利润承受压力:1)虽然我们大家都认为具备国际化能力的优秀消费行业龙头抗风险能力强。但是我们预计,小型出口型企业和部分中国工人的就业将受到负面影响,将导致国内消费市场面临压力。目前出口美国市场的产能过剩导致非美出口市场订单竞争加剧,部分行业还出现出口转内销导致内销竞争加剧的现象。2)美国客户的订单属于出口订单中利润较好的订单。虽然美国订单在快速转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生产基地,但产能扩建过程中需考虑生产效率提升周期,大部分企业海外工厂的利润率低于中国工厂。3)未来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企业偏向于求稳,对利润的诉求重要性将降低。
短期建议关注受美国市场影响较小的公司,以及虽然美国市场业务较多,但是能实现墨西哥、东南亚供货的公司。
美国关税的风险,美国关税为主的贸易摩擦政策多变,存在较强不确定性,若未来关税税率增加将导致企业对美销售受到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若行业竞争加剧,则产品存在降价风险,将对规模和盈利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5月1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关税冲击影响跟踪,柳暗花明又一村》